中新社北京11月30日電 (記者 張希敏)中央編譯局副局長俞可平30日說,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深化改革的住商《決定》有不少亮點。他認為,將“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最大亮點。
  由中央編譯局比較政治與經濟研究中心、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清華大學凱風發展研究所等聯合主辦的“推進國家治理與社會治理現代化”學術研討會30日在北京舉行,俞結婚可平在做主題演講時發表上述觀點。
  俞可平指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是全新的政治理念。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勢必要求在國家的行政代償制度、決策制度、司法制度、預算制度、監督制度等重要領域進行突破性的改革。
  他認為,“治理”是上個世紀末興起的新政治概念設計裝潢,它不同於“統治”的概念;從統治走向治理,是人類政治發展的普遍趨勢。治理體制和治理行為主要體現國家的工具理性,無論在哪一種社會政治體制下,無論誰上臺執政,都希望自己治下的國家有良好的治理。“少一些統治,多一些治理”是21世紀世界主要國家政治變革的重要特征。
  俞可平指出,國家治理體系就是規範社會權力運行和維護公共秩序的一系列制度和程序。它包括規範行政行為、市場行為和社會行為的一系列制度和程序,政府房屋二胎治理、市場治理和社會治理是現代國家治理體系中三個最重要的次級體系。
  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兩者放在一起,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俞可平表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其實指的是一個國家的制度體系和制度執行能力。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有機整體,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的現代化與增強國家的治理能力,是同一政治過程中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有了良好的國家治理體系,才能提高國家的治理能力;反之,只有提高國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發揮國家治理體系的效能。
  俞可平說,中國能夠在社會基本穩定的前提下保持經濟的長期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中國治理改革的成功。經過35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進入到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社會中不同的利益群體已經形成,各種利益衝突日益明顯,社會不公平現象突出,生態環境急劇惡化,不穩定因素急速增多,維穩的代價不堪重負等現存的許多體制機制嚴重阻礙社會進步,凡此種種都意味著在國家治理體制和能力方面,正面臨諸多新的嚴峻挑戰。
  對此,他認為應從以下六個方面加以完善:一是進一步解放思想,努力衝破不合時宜的舊觀念的束縛。二是加強頂層設計,從戰略上謀劃國家治理體系的現代化。三是總結地方治理改革創新經驗,及時將優秀的地方治理創新做法上升為國家制度。四是結合中國的具體國情,學習借鑒國外政府治理和社會治理的先進經驗。五是堅決破除阻礙社會進步的體制機制,建立和完善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要求相適應的現代國家治理體制。六是破除官本位觀念,消除官本主義流毒。良好的國家治理,制度是決定性的,但治理者的素質也至關重要。
  俞可平說,只有沿著民主法治的道路,才能真正實現國家治理體系的現代化;反過來,國家治理體系的現代化進程,不僅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著社會現代化的進程,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著中國民主法治的進程。(完)  (原標題:俞可平:沿民主法治道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b50pbqjm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